天津工信委主任李朝興: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,對接“中國制造2025”,建成國際先進制造研發基地
記者:天津在實施《中國制造2025》戰略方面,圍繞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還將出臺哪些利好政策?
李朝興:發展先進制造業,要打組合拳、放連環招。除了上述措施外,天津還將出臺一系列措施。
一是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。全面落實18個產業三年行動計劃。高端裝備重點發展大型工程機械、超高壓輸變電、機器人、3D打印等智能裝備,打造“10+3+4”的產業發展格局,2017年產值達到3300億元。海工裝備重點發展海洋油氣等十大海工裝備,2017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,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聚集區。民用航空著力推進天津空客亞洲中心建設,2017年產業規模達到1045億元,其中制造業達到650億元,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航空產業城。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關鍵零部件,推動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,2017年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,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萬輛。集成電路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國產CPU,加強封裝測試等產業鏈薄弱環節,完善產業生態體系。2017年產業規模達到280億元,綜合水平達到國內先進。智能終端重點發展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智能系統、智能穿戴設備、智能家居、智能金融終端六大重點領域,2017年產業規模達到1200億元,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。軟件產業重點發展大數據、IC設計、泛娛樂、服務外包四大優勢領域,建設濱海高新區軟件園等八大產業聚集區,2017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500億元。抓好規劃實施,必須落實到項目上。目前18個重點產業已儲備了600余個項目,總投資6300億元。今年,計劃推出第一批30項重點項目,總投資934億元,其中,高端制造和新興產業23項,總投資666億元,占71.3%,傳統產業改造提升7項,總投資268億元,占28.7%。
二 是扎實推進具有特色的先進制造業聚集區建設。以“一區多園”為重點,促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,形成以濱海新區為重點區域,臨港裝備產業、空港民用航空產業、武清汽車產業、西青電子信息產業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產業聚集區,打造創新能力強、品牌形象優、配套條件好的先進制造業基地,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。借鑒中新蘇州工業園的模式,探索研究申建中德(天津)工業園,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,從國家層面形成與德國在先進制造業方面的合作平臺,著力引進德國先進制造業的高新技術、高端裝備和高智人才,打造國際化的先進制造業高地,借助德國4.0工業的優勢超前發展。
三 是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。實施制造業服務業戰略,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,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專業化、現代化、服務化,加快推進形成先進制造業與工業設計、現代物流、互聯網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有機融合,更好地滿足生產和消費需求。